體視顯微鏡通常是實驗室或生產現場“主力”。用戶需要花費數小時通過目鏡來檢查、觀察、記錄或解剖樣本。仔細評估哪些相關應用需要用到體視顯微鏡,是確保長期滿意使用的關鍵所在。決策者們需要確保自己能夠完全依照自己的需求來定制儀器。為幫助用戶能更好的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視鏡,本文介紹了幾個主要考慮的因素。
體視顯微鏡發展的歷史
1890年左右,美國生物學家和動物學家Horatio S. Greenough提出了一種光學儀器的設計原理,至今仍被所有主要制造商所采用[1-3]。基于“Greenough原理”的體視顯微鏡可以提供高質量的真實立體圖像。1950年代末,博士倫公司(Bausch & Lomb)推出了旗下一款帶有格林諾夫設計的體式顯微鏡,其中有一項突破性創新:無級(變焦)變倍[3]。幾乎所有現代體視顯微鏡的設計都是基于變焦系統。1957年,美國光學公司推出了一種立體顯微鏡,其光學原理基于望遠鏡或CMO(普通主接物鏡)原理[3]。除了Greenough型外,這種體視顯微鏡由于其模塊化和高性能而很快得到所有制造商青睞。
體視顯微鏡選擇前需考慮的4個問題
體視顯微鏡可以說是一項高額投資,因此選擇過程中應當審視奪度,認真思考。要將顯微鏡的用途和性能發揮到很好,用戶應當考慮以下問題:
1.用途是什么?
是否涉及篩查和分類?
是否需要樣本操作
是否需要形成書面記錄?
2. 需要觀察、記錄或可視化哪些結構?
高分辨率是否比長工作距離或其他因素更重要?
3. 有多少不同的人員需要使用體視顯微鏡?他們在體視顯微鏡上的工作時長是多少?
如果體視顯微鏡使用時間較長,請務必考慮人體工學性的配件,因為此類配件可防止出現重復性勞損。
根據不同用戶的人數,建議選用可以根據每個使用者偏好而進行調整的體視顯微鏡。
4. 購置體視顯微鏡的可用預算是多少?
模塊化解決方案看起來投資更高,但從長遠來看,其多功能性、適應不同使用者的能力以及各種各樣的插件和配件,從而節省更多成本。
Copyright © 2014-2022 微儀光電工業顯微鏡銷售部 版權所有 津ICP備2021000527號-3 XML地圖 津公網安備12011002023082號